導讀:2月27日,由鵬城實驗室網絡智能部視覺智能研究所牽頭制定的數字視網膜系統(tǒng)國際標準IEEE Standard for Digital Retina Systems(標準編號:IEEE 3161-2022)在 IEEE標準協會正式發(fā)布,該標準為全球首個聚焦端邊云協同技術的國際標準。
據鵬城實驗室消息,2 月 27 日,由鵬城實驗室網絡智能部視覺智能研究所牽頭制定的數字視網膜系統(tǒng)國際標準 IEEE Standard for Digital Retina Systems(標準編號:IEEE 3161-2022)在 IEEE 標準協會正式發(fā)布,該標準為全球首個聚焦端邊云協同技術的國際標準。
數字視網膜系統(tǒng)工作組 (IEEE 3161 工作組)于 2022 年 3 月正式成立,由鵬城實驗室視覺智能研究所所長王耀威研究員擔任主席,清華大學朱文武教授、中科院計算所紀雯研究員擔任副主席。工作組成員單位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國內一流院校和科研單位,以及華為、海信、海康、云天勵飛、騰訊等一批國內龍頭企業(yè)組成。工作組致力于數字視網膜系列技術標準的制定,對數字視網膜系統(tǒng)的參考架構、功能要求、通信流程、通信協議、接口、協同工作機制等內容進行定義。
經過 IEEE 3161 工作組成員一年的辛苦工作和不懈努力,數字視網膜系統(tǒng)標準 IEEE 3161-2022 正式發(fā)布。
據介紹,作為國內外首個端邊云協同的系統(tǒng)標準,定義了數字視網膜系統(tǒng)的參考架構、技術特征、功能要求等內容,為制定完整、科學、合理的數字視網膜標準體系奠定了基礎。數字視網膜系統(tǒng)構筑了以“特征實時匯聚、視頻按需調取、模型在線更新”為核心特性的視覺計算系統(tǒng)新范式,實現對視覺大數據的實時分析和處理,解決了傳統(tǒng)視覺系統(tǒng)在帶寬、計算、存儲等方面的資源瓶頸。
以三組核心特性為使能技術,視頻流、特征流、模型流在端-邊-云平臺上并行傳輸與協同處理,從而形成更高效的視覺感知計算系統(tǒng),構筑智慧“慧眼”,賦能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行業(yè)應用。
未來,鵬城實驗室將繼續(xù)聯合國內外產業(yè)界伙伴,著力推動數字視網膜系列標準的研制、測試、驗證等工作,積極建設數字視網膜標準生態(tài),將數字視網膜標準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前沿技術標準。
注:鵬城實驗室位于深圳,是中央批準成立的突破型、引領型、平臺型一體化的網絡通信領域新型科研機構。作為國家戰(zhàn)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室聚焦寬帶通信、新型網絡、網絡智能等國家重大戰(zhàn)略任務,按照“四個面向”的要求,開展領域內戰(zhàn)略性、前瞻性、基礎性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