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

技術

物聯網世界 >> 物聯網新聞 >> 物聯網熱點新聞
企業(yè)注冊個人注冊登錄

外媒:半導體產業(yè)將發(fā)生重大變化 關鍵要看中國

2020-09-25 08:49 半導體行業(yè)觀察

導讀:作為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國,中國面臨供需不匹配的局面,因此他們被迫嚴重依賴外部供應。

據外媒thestar報道,從多股勢力對Silterra的競購看來,全球半導體競賽正在加速。

報道指出,全球半導體行業(yè)進入了黃金時代,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中美貿易戰(zhàn)以及從手機,汽車到冰箱等幾乎所有產品的增長。

同時,作為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國,中國面臨供需不匹配的局面,因此他們被迫嚴重依賴外部供應。

與美國的貿易緊張局勢只會使情況變得更糟,因此,中國現在正積極尋求發(fā)展其國內芯片制造格局,以使該國自給自足。

這意味著,盡管中國將在國內提高其半導體制造能力,但來自該國的公司也有機會在國外建立業(yè)務來滿足對芯片的巨大需求。

在世界其他地方,他們對半導體領域中的新交易和產能提升的興趣也與日俱增。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C Insights匯編的數據,在前兩年出現收縮之后,2019年半導體并購(M&A)活動同比增長22%至317億美元。

本周早些時候,在納斯達克上市的Nvidia宣布可能是半導體歷史上最大的一筆收購。

這家圖形處理巨頭表示,他將以400億美元的價格從日本軟銀手中收購芯片設計公司ARM。該交易預計需要18個月才能完成。

回到兩個月前,另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芯片制造商ADI公司宣布將以2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競爭對手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Inc。

盡管全球范圍內對半導體制造的興趣一直在上升,但從長遠來看,這通常是一項很難管理的業(yè)務。

以馬來西亞為例,該國創(chuàng)建兩家半導體晶圓制造商的野心由于各種原因而未能實現。

1st Silicon(M)Sdn Bhd由Sarawak政府于1998年成立,旨在發(fā)展戰(zhàn)略性高科技產業(yè),但這是一項無利可圖的冒險,最后通過被德國X-Fab并購而挽救。

與此同時,盡管政府在其25年的發(fā)展中投入了數十億林吉特,但國資控股的Silterra還是失敗了。

據報道,這家晶圓制造商現在開始出售,有趣的是,于2006年收購了1st Silicon公司的X-Fab據稱也是Silterra的競標者之一。似乎并非只有馬來西亞晶圓制造商努力掙脫利潤。

新加坡企業(yè)也面臨類似的問題。政府擁有的特許半導體制造公司是該城市進入晶圓制造的關鍵,盡管取得了較早的成功,但該企業(yè)依然慘淡經營。

到了2009年,該公司被出售給位于加利福尼亞的GlobalFoundries。GlobalFoundries是世界領先的特種晶圓制造廠,由阿布扎比的主權財富基金Mubadala擁有100%的股份。

盡管晶圓制造是一個很難操作的行業(yè),但并非對所有參與者而言都是虧損的。

中國臺灣的跨國公司臺灣半導體制造公司(TSMC)和聯合微電子公司(UMC)在半導體代工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功就可以證明這一點。

從他們的成功看來,強大的研發(fā)能力、規(guī)模經歷、成本管理以及企業(yè)領導的審慎是供公司成功的關鍵。展望未來,半導體行業(yè)肯定會發(fā)生強勁變化,而中國的需求將是主要推動力。

由于貿易和外交關系的摩擦,中國認為有必要在國內加速其芯片開發(fā)產業(yè)以提高自給自足。

彭博社早前報道稱,該國正在為到2025年的未來五年內為廣泛的應用提供所謂的第三代半導體的廣泛支持,包括新的5G通信,能源汽車和家用電器。

可以肯定的是,甚至在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擔任總統(tǒng)之前,中國就已經開始了實現芯片自給自足的努力。

在2015年,中國定下目標,計劃使中國的集成電路(IC)產業(yè)到2020年實現40%的自給率,到2025年增至70%。

然而,根據IC Insights的一份報告,到2019年,中國IC的總產量僅占中國1250億美元芯片市場的15.7%。

IC Insights的預測顯示,到2025年,中國可能無法實現70%的自給自足目標。

就目前而言,真正重要的是,無論是否實現了70%的目標,中國在增長其半導體產業(yè)方面的勢頭都越來越大。

在數字化的背景下,全球對芯片的需求不斷增長,推動了中國產量的增長,這是全球半導體行業(yè)的主要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