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

技術

物聯(lián)網世界 >> 物聯(lián)網新聞 >> 物聯(lián)網熱點新聞
企業(yè)注冊個人注冊登錄

乘風破浪的姐姐們,怎么也用起微商產品了?

2020-07-16 09:37 深響 呂玥

導讀:在最近熱播的兩檔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創(chuàng)造營2020》里,大片級的中插廣告、明星認真的口播、正片中隨處可見的立牌,讓梵蜜琳、姬存希這兩個看起來復雜、聽起來就像是歐美大牌的名字深深印刻在了觀眾的腦海里。

“無懼年齡就要贏,姐姐都用梵蜜琳?!?/span>

“無粉質更水光,和小姐姐一起get姬存希小晶鉆?!?/p>

在最近熱播的兩檔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創(chuàng)造營2020》里,大片級的中插廣告、明星認真的口播、正片中隨處可見的立牌,讓梵蜜琳、姬存希這兩個看起來復雜、聽起來就像是歐美大牌的名字深深印刻在了觀眾的腦海里。

當貴婦膏成為了姐姐們的“心頭好”,防曬乳成為了妹妹們不怕曬的“利器”后,這些“高端”產品的價格,也確實配得上其身份:梵蜜琳貴婦膏8g售價290元,40g售價1200元;姬存希小晶鉆防曬乳50g售價380元。

梵蜜琳貴婦膏、姬存希防曬乳官方旗艦店價格

要知道,被時代周刊評為“奢華中的奢華”的品牌La Mer,其面霜30ml價格不過1520元;最熱門的資生堂安耐曬小金瓶60ml價格也不過238元。

這讓不少人疑惑“三連”:這些品牌,難道是什么不為人知但高端大氣的國際大牌?這些產品,難道是增添了最高端原料、最尖端科技?如果不能超過全球知名的高端品牌,又是什么“神秘操盤手”讓這些品牌有底氣賣出了高奢的價格?

最關鍵的問題是:它們怎么都看上了大牌綜藝?

貴婦膏、小晶鉆都是什么來頭?

打開梵蜜琳和姬存希的官網,你極有可能會被其“高端大氣”所震懾。

在梵蜜琳的官方宣傳和介紹中,這是一家涵蓋護膚、彩妝、護理多個領域、擁有30多款產品,集研發(fā)、生產、策劃、銷售于一體的“國際化高端護膚美容品牌”。

或許是因為誕生于廣州的緣故,在營銷方面梵蜜琳更喜歡港臺明星,例如伊能靜是首席體驗官,古天樂參加過公司喬遷剪彩盛典,李若彤出席新店開業(yè)儀式,鐘麗緹、阿嬌也推薦過產品。

來源:梵蜜琳官網

姬存希則是在浙江創(chuàng)立的品牌,在營銷方面更顯“國際化”。除了讓國民度極高的演員劉濤和人氣演員鄧倫代言,姬存希還選擇韓國明星金秀賢、宋慧喬來代言不同產品線,并聲稱簽約了多位曾在歐美品牌和韓國品牌工作過的知名設計師。

來源:姬存希官網

只有豪華明星陣容還遠遠不夠,為體現(xiàn)品牌的正規(guī)、高端和知名,梵蜜琳和姬存希紛紛開始對優(yōu)愛騰、芒果TV等平臺和湖南衛(wèi)視的多個綜藝、劇集進行贊助和冠名。

例如近幾年梵蜜琳在《歌手·當打之年》《聲臨其境2》《向往的生活》等芒果系頭部綜藝出現(xiàn),姬存希則在《中國好聲音2019》《親愛的客棧3》《奔跑吧》等衛(wèi)視頭部綜藝中頻繁亮相。

營銷上如此不遺余力,但品牌和產品聽起來依然陌生,這樣熟悉的“套路”,非微商莫屬。

據企查查顯示,廣東梵蜜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最終收益人為蔡彬弟,在層層嵌套的股東中,林柳城也是時常出現(xiàn)的名字。這其中林柳城關聯(lián)企業(yè)為16家,蔡彬弟的關聯(lián)企業(yè)數(shù)量達19家。

眾多關聯(lián)企業(yè)中,廣妝集團是字面看起來最具大公司氣質的,也因此成為梵蜜琳高管們對外最喜歡用在Title中的公司。

在一條于2019年6月發(fā)布的《廣妝集團回憶錄》視頻中,廣妝集團總裁蔡彬弟和執(zhí)行董事林柳城帶領一眾人了解公司發(fā)展歷程,先后來到了公司誕生地——麻將館和初創(chuàng)期的工作室——老小區(qū)里的普通民居,回憶曾經公司的客服部、運營部和貨品打包區(qū)全部聚集在一套房子里的經歷。同時,在視頻里林柳城還介紹自己是做麻將機出身,但他認為只要通過后期學習就能知道是不是適合做新行業(yè)。

來源:視頻《廣妝集團回憶錄》

從麻將機到微商品牌,事業(yè)跨度不可謂不大,但對蔡彬弟和林柳城而言,不同業(yè)務改變的不過是營銷方式。

在視頻中,兩位高管感嘆創(chuàng)業(yè)是從學會用公眾號推廣開始,在工作室里的工作是如何更快打包,公司遇到的第一次危機是騰訊封掉了四分之三的微信號,度過危機后最想感謝的是代理商——誠實的講,從這些看上去并無多特別的創(chuàng)業(yè)細節(jié)中,普通人很難看出這是一家化妝品生產企業(yè)。

蔡彬弟回憶公司第一次危機是騰訊封號

和梵蜜琳不同,姬存希走的是線下帶動線上的模式。

據公開資料顯示,姬存希的創(chuàng)始人許科輝是80后,畢業(yè)后回老家創(chuàng)業(yè),開起了線下化妝品店。幾年后,線下化妝店受到線上渠道的嚴重沖擊,許科輝就與從一家名為“熙氏”的微商品牌出走的老鄉(xiāng)潘選亦,合力打造了品牌姬存希。

據公開資料稱,潘選亦曾是熙氏這家微商品牌的董事長,出走時帶走了自己組建起來的微商團隊和所有代理,而這些代理中很多都是當?shù)鼗瘖y品店的老板娘。

姬存希創(chuàng)始人許科輝

從發(fā)展團購,到微商常規(guī)的多層代理,姬存希用兩年時間達到了一億的年銷售額,同樣,在梵蜜琳的介紹中,2018年時公司整體銷售額就已突破了2億。

隨著營收的成倍增長,一擲千金贊助綜藝、邀請明星,甚至是花20萬和奧巴馬合張影這樣的操作也就越來越多。而事實上,像這樣讓明星、平臺為自己背書的營銷手段也并非梵蜜琳、姬存希首創(chuàng),他們的“前輩”們對這些玩法早就了然于心。

微商扎堆,砸錢冠名

在梵蜜琳與姬存希之前,微商冠名綜藝已屢見不鮮。

眾多微商中,資歷最深厚的要數(shù)思埠集團。這家公司創(chuàng)立于2014年,創(chuàng)始人吳召國最早曾從事面膜銷售工作,經歷過多次創(chuàng)業(yè),2013年瞄準微信社交關系鏈開始賣貨后取得成功,思埠集團也在2018年完成了兩輪融資。

和眾多微商品牌避而不談“微商”這一概念不同,吳召國曾在采訪中明確說自己就是要做微商,而思埠的路線是拼規(guī)模,以集合十多個微商品牌的方式“廣撒網”,這一思路助其于2017年賺到了超1億元的利潤。

思埠的營銷也非常高調,不僅冠名了央視的互聯(lián)網春晚,甚至在人民大會堂辦了公司年會,吳召國因而被稱為“微商教父”。

思埠集團創(chuàng)始人吳召國,右

和思埠一樣,另一微商品牌麥吉麗也是從2014年開始做大規(guī)模營銷,并且近幾年依然保持著高出鏡率。

早期,麥吉麗一邊在微博上大批量找明星做推廣吸引流量,一邊以品牌創(chuàng)始人郭苗自己受益于產品的故事來獲得用戶信任。在微商品牌普遍遭遇信任危機的時候,麥吉麗讓大平臺為品牌背書,例如參選央視的中國民族品牌宣傳推介活動,強調自己的“民族品牌”屬性。

從2017年開始,麥吉麗開始在各平臺的頭部劇集和各大綜藝上砸錢,例如2018年先后冠名了《扶搖》《延禧攻略》《如懿傳》,2019年冠名和贊助綜藝《演員的品格》《我家那閨女》《創(chuàng)造營2019》等等。據品牌方透露的信息,僅是獨家總冠名《扶搖》,便耗資2億元。麥吉麗在品牌營銷上的投入可見一斑。

由明星夫婦林瑞陽、張庭創(chuàng)辦的TST也是相似路數(shù)。

由于“先天”就有明星創(chuàng)始人和陶虹夫婦這樣的股東,TST從不缺推薦明星推薦人,在“四天三夜奢華澳門游”這類的微商大會上,TST幾乎可以湊成一個跨年演唱會的明星陣容。但2019年開始,TST也加入贊助大牌綜藝的行列——贊助了東方衛(wèi)視頭部綜藝《極限挑戰(zhàn)》。

微商品牌們愿意砸重金營銷的原因不難尋得:通過明星、平臺擺脫微商產品本身受到的質疑。本質上,他們希望得到的是有其他平臺或公眾人物的公信力背書,因此砸錢冠名的根本目的是打品牌,而非做轉化、帶銷量。

渴望“上岸”的微商們不得不這么做——近年來,新國貨美妝崛起,極大的搶占了微商們瞄準的市場,為了競爭,做品牌已是必打之戰(zhàn)。

為了對抗新國貨品牌們的走紅,微商們的品牌打造策略也有所調整,比如放棄了看似高端的“英文音譯式”品牌名,轉而走年輕人喜愛的小清新、極簡風;其次是看重當紅偶像和熱播綜藝,“為愛消費”的粉絲們不僅讓品牌快速轉型,更是帶來了實實在在的銷售增量。

例如成立于2002年的上美集團,在將韓束從微商品牌成功轉型為有一定國民度的國貨品牌后,其旗下的一葉子又復制了這條成功路徑。從2015年開始,一葉子大批量冠名和贊助綜藝,通過《天天向上》《我想和你唱》《奔跑吧兄弟》等多檔綜藝快速打響知名度。與此同時,一葉子“專攻”偶像市場,陸續(xù)簽下鹿晗、郭采潔、胡一天、劉昊然等當時大火的偶像藝人作為代言人。

微商出身的三草兩木,曾經找陳偉霆代言卻被粉絲堅決抵制,官方后援會更是在微博直接艾特經紀人霍汶希要求解除代言合約。但該品牌絲毫不受影響,轉眼間就贊助了大熱偶像選秀綜藝《青春有你》,從節(jié)目中成團出道的UNINE也順勢簽約成為品牌代言人。為體現(xiàn)對自家偶像的人氣,粉絲甚至會以產品銷售量來作為各家粉絲實力比拼的數(shù)據。

事實上,在完美日記、橘朵、谷雨、HFP等國產美妝護膚品牌在網絡走紅后,國貨和微商在產地、產品、包裝設計、品牌形象等方面已經很難區(qū)分,特別是在不看好國產品牌的懷疑者眼中,不論國貨還是微商,不過都是沒有技術、沒有品質但營銷做的極度過火的貼牌貨。

但從本質來看,國貨品牌與微商有明顯差別:微商以拉人頭的套路賺錢為主,產品銷售為輔,因此產品是否達標過關不是重點;而國貨品牌在小紅書、抖音、淘寶直播等平臺大力營銷,目的確實是為產品導流,因此品牌口碑是關注重心。模式的差異最終體現(xiàn)在微商與新國貨品牌對產品、研發(fā)、渠道、營銷的投入占比上。

從微商品牌們砸錢做廣告的舉動來看,營銷仍是它們的重中之重。但品牌口碑的建立,終究要回歸產品本身。

微商品牌到底是在用心研發(fā)產品,還是低價原料灌裝貼牌;是真賣好貨做品牌,還是靠貨拉人頭賺錢,在“套路”的掩蓋下,仍舊面目模糊。